本文共 202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
作业格式
- 课程名称:
- 作业要求:
-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了解软件项目开发整体流程,以及各个步骤的细节
-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拥有了个人博客以及github的账号,能够更好的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技术以及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学习他人的开源项目,增加个人经验。
作业正文
阅读与思考
-
(1)回想一下你初入大学时对软件工程专业的畅想
- 当初你是如何做出选择软件工程专业的决定的?
- 小学的时候选修过计算机兴趣班,老师教我们拆开一台计算机主机的机箱,并分析各个零部件的功能,最后再自己动手安装回去。从那时期就对计算机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后来高中有学习编程课,自己制作了几个有趣的小软件,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后来毕业选择专业时,又察觉到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前景,并且个人对软件比较感兴趣,便选择了软件工程专业。
- 你认为过去两年中接触到的课程是否符合你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期待,为什么?
- 基本符合,虽然刚开始学习时方法有误——喜欢不断地纠结原理,想要打开一层又一层的黑箱。但是如今已经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大一大二时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荒废了一些时间,但现如今我可以确定的说,我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回想起来,过去两年学习的课程也正是该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
- 你觉得软件工程是你喜欢的领域吗,它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 它是我喜欢的领域,现在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会以一位开发者的视角看世界——例如看到电梯的运行,会认真思考如何写好电梯运行的算法以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细节等等。但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说这是我擅长的领域,我只能保持不断的学习,使我在我喜欢的领域,达到“擅长”这个级别。
- 将来你会选择从事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吗?是的话给出你想去的城市、公司和岗位,否的话给出原因
- 会的。我喜欢一些新兴的技术,它们可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有可能给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目前想去杭州、深圳等互联网企业多的城市工作。想做一名软件工程师(虽然具体的领域还没有想好)。公司的话当然是想去知名以及个人有好感的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等。
-
(2)即将大三的你,对照前人们走过的路和描述未来发展,现在的你
- 自我感觉你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有哪些?已经写过的代码量是多少?
- 通过学校开设的课程学习学习了C、C++、C#、Java等编程语言。自学了openCV计算机视觉库、Tensorflow框架等感兴趣知识,也正在规划区块链以及密码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代码量在我看来是不合格的,粗略统计一下可能只有1w行左右。
- 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上还差距哪些?
- 对软件开发缺少大局观,对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等流程够了解。并且有些编程语言知识掌握了基础语法,对于它们的应用不够多,需要提高自己的代码量,并且学习一些目前主流的框架的使用,还需要增加一些稍复杂项目的经历。
-
(3)大三是一个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考研、工作、考公、出国,不同的选择在大三就有不同的努力方向。而无论考研还是工作的每条路径,也有许多不同的分支。
- 对照以上你阅读的前人们的经历,你的选择是什么?
- 在这种选择下,你认为你相比其他同学来说有何优势,有何劣势?
- 优势:香港的英式教育能够带来一些新的体验。相关教师来自海外,能够更好接轨国际环境,以后如果需要去外企工作,也更得心应手。能够更多地接触到一些海外的互联网公司,学习他们的一些知识。
- 劣势:香港当地计算机气氛并不算十分浓厚,本土知名计算机企业并不算多。相较于去工作的同学,可能会缺少一些实战经验。
- 针对你的选择,你给自己的大三设定的规划安排是什么?
- 本学期努力提高绩点。认真完成目前参与的项目以及服务外包比赛。提高自己的开发经验。努力完成论文的纂写。完成目前的学习规划。暑期尽可能参与大公司的实习,增加实习经历。
-
(4)针对上述问题(2)、(3),你对这门课的期待是什么?你打算平均每周拿出多少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以达成你的期待以及你在(2)或(3)上的目标?
- 希望在这门课中学习领悟到软件开发的大局观,以及各个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初步打算是每周花上十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这门课程。
-
(5)据闻软工实践这门课非常辛苦,在开课前你了解过这门课吗?你会以什么态度看待这门课?如果你加入的项目组中有队友在中途退出你会怎么做?
- 看完教学大纲有一个大概的概念。个人认为这门课对软工专业的学习十分重要,当然得努力学习这门课程,积极完成作业。如果有对有退出项目组的话,首先会考虑工作量以及知识涉及面是否在本人的能力范围内,如果能够完成的话,我会自己多安排一些时间,完成队友的工作,让整个项目不至于中断或拖延太久。如果能力不能及的话,会尽快的招募一些新的队友,并交代清楚工作,使得项目能够很好地完成。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tereohearts/p/10439075.html